近日,桂林市中医医院肺病科运用气管镜下介入技术,成功救治了多例复杂气道疾病患者,其中包括 1 例因重度良性气道狭窄导致呼吸困难的危重症患者,以及 1 例气管套管拔管困难患者。这些成功案例,充分彰显了呼吸介入技术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关键作用,也标志着桂林市中医医院气管镜下介入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气切”后呼吸困难:气管镜介入打通生命气道
60多岁的患者余先生,去年11月突然脑出血,12月接受气管切开术。经过康复治疗,今年1月拔除气管套管。然而3月上旬,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部CT检查显示气管中段管壁弥漫性增厚、钙化,管腔重度狭窄。
转入桂林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后,进一步完善肺病增强CT等检查,排除禁忌症,随即行气管镜下检查及治疗。术中发现,气管中段有大量肉芽组织环状增生,且局部凸起,致使管腔严重狭窄,考虑为气管套管长期刺激所致。综合评估后,决定采取镜下肉芽组织凸起部分切除术、球囊扩张及冷冻治疗,术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重获自由呼吸。此时,气管虽仍有中度狭窄,但考虑到患者有脑血管病史且咳嗽反射减弱,为避免影响患者排痰功能,同时防止支架两端肉芽组织增生,未行支架置入,先对患者进行观察。
术后3天复查气管镜,清除坏死组织,并再次进行冷冻治疗,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后的随访结果显示,其临床症状稳定,未再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术后第3周复查时,气管管腔已完全通畅。
脑出血术后拔管难题:镜下治疗助患者重获 “言语自由”
今年1月,一名女性患者因脑出血接受了气管切开术。3月康复期间计划拔除气管套管,但气管套管封管后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气管镜检查发现,患者气管上段肉芽增生,管腔明显狭窄。
转入桂林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后,予行镜下肉芽切除联合冷冻治疗。术后1周复查时,清除局部坏死组织,并再次进行局部冷冻治疗,最终患者成功拔管,气道恢复通畅,言语功能也得以恢复。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桂林市中医医院执行副院长王维亮表示,冷冻治疗是此类病例的关键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低温作用,促使组织血管收缩、内皮损伤及微血栓形成,导致病变细胞坏死,随后坏死组织可经气道自然排出或镜下清理。该技术具有微创、安全、经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临床上具有多种用途,适用于良恶性肿瘤消融、部分异物取出及活检等多种气道疾病诊疗。
自与广东省中医院开展协作以来,桂林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已常规开展多项三、四级呼吸内镜手术,包括支架置入/取出、T管管理、气道肿瘤切除、经气管镜纵膈淋巴结、肺门淋巴结穿刺活检、球囊扩张及冷冻/热消融术等。未来,两院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呼吸介入技术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经验的平移,进一步提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节、呼吸道感染疾病、气管狭窄等疾病的诊治能力,为桂林及周边地区的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撰稿人:王维亮 黄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