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们还能有自己的孩子吗?”
诊室里,李女士(化名)和丈夫绝望地问。
结婚八年,两次腹腔镜手术,
双侧输卵管切除……
这条求子路,
他们走得比常人更艰辛。
而帮助他们穿越荆棘的,
正是桂林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的
精准治疗与全程守护。
病因揭秘:巧克力囊肿为何成为“生育拦路虎”?
李女士的困境始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并非真正的“巧克力”,而是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周而复始积聚卵巢形成的囊肿。
它会吞噬正常卵巢组织,降低卵子数量与质量,堪称“卵子杀手”。这些囊肿就像定时炸弹,不仅破坏卵巢储备,还引发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
李女士两次手术剥除囊肿并切除双侧输卵管,断绝了自然怀孕的希望,卵巢功能严重受损,AMH仅0.3ng/ml。临床上,巧克力囊肿占子宫内膜异位症30~40%,且易复发,主要表现有不孕、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据文献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不孕症患病率高达50%。
个性化方案:种子的"科学培育"
面对卵巢储备差、反复囊肿复发的难题,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曾琼芳带领团队为李女士量身定制了“先攒胚+再处理内膜异位症后解冻移植”策略。
生殖医学中心曾琼芳主任(中)与团队讨论患者B超结果(资料照片)
考虑到李女士卵巢储备极低,内异症患者常规使用的“超长方案”对她无法适用,生殖中心团队采用个性化方案灵活调整促排:根据每次卵巢反应,从常规促排切换到微刺激、温和刺激,以最小代价获取优质卵子,配成胚胎后冻存备用。经过3次取卵,获得3枚胚胎,等待解冻移植。
跨越阴影:流产因素的全面安检
2024年6月,李女士首次移植后妊娠却遭遇稽留流产。胚胎染色体检测结果正常,提示问题可能出在母体内环境。生殖中心团队立即加强胚胎移植前预处理策略:
1. 免疫排查:虽未发现明显异常,但改善血液循环治疗,宛如给胚胎穿上“防弹衣”。
2. 宫腔镜护航:发现隐匿性子宫内膜炎后,及时用抗炎对症“清扫战场”,提高胚胎着床率。
终迎曙光:冷冻胚胎的“生命接力”
经过全面排查及积极准备后,2025年2月,李女士第三次解冻移植,采用超长方案:用GnRHa药物抑制异位内膜活性,为胚胎移植创造“平静的子宫环境”。顺利移植一枚囊胚,成功着床!孕早期动态监测HCG、超声,调整用药,直到胎儿稳稳“安家”。
给路人的启示
1. 早诊早治:年轻女性若长期痛经、不孕,需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
2. 信任专业:生殖医学中心医生不仅是技术执行者,更是“生育地图”的导航员。
3. 心理韧性:李女士夫妇的坚持以及生殖医师的心理疏导,让我们坚信医学的尽头往往是信念的力量。
如今,李女士的孕肚已明显隆起。诊室B超屏幕上,胎儿的心跳声像一首凯歌——这是生殖医学与患者并肩作战的胜利,更是对生命奇迹的最好诠释。
文/胡云芳(生殖医学中心)
图/AI创作生成 部分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