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至,您的秋裤准备好了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随着寒风渐起、落叶归根,自然步入休养生息的阶段,阳气潜藏,阴气渐盛,人体的新陈代谢也趋于平缓。此时,无论您是活泼好动的孩子、奔波忙碌的上班族,还是颐养天年的老人,都应遵循“护阳、藏精、御寒”三大原则,为身体打下健康基础。
“护阳、藏精、御寒”,即减少阳气消耗,储备能量,抵御寒冷。这一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医学中“冬季增强免疫力、预防季节性疾病”的理念不谋而合,是适合全家人的立冬保健总纲。
【饮食保健】
全家适用的“温补+润燥”方案
1.基础原则:温补不燥,远离寒凉
天气渐冷,人往往食欲渐增,但盲目进补反而有害无益。日常饮食应优先选择温性食材,暖身而不伤脾胃。
?主食选粗粮:燕麦、小米煮粥,或者蒸红薯,这些食材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冬季便秘。
?蛋白质选容易消化的:鸡肉炖汤、牛肉炒时蔬、鲫鱼熬汤,适合孩子增强抵抗力、上班族缓解疲劳、老人?;て⑽?。
?蔬菜选应季的:白菜、萝卜、菠菜等冬季时令蔬菜,适合炖煮或清炒,萝卜配羊肉还可以中和燥热。
特别提醒:冰饮、生冷海鲜、苦瓜等寒凉食物应尽量避免,儿童与老人脾胃功能较弱,容易引发肠胃不适。
2.补水关键:多喝温水,少碰甜饮
冬季环境干燥,尤其在室内采暖条件下,身体仍然需要充足水分。成人每日建议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儿童可以酌情减量,以温水为佳。应少喝碳酸饮料和高糖奶茶,孩子如果不爱喝白开水,可以煮些温热的梨水替代。
【起居保健】
全家同步的“保暖+作息”要点
护好“三部位”,防范温差
保暖不在于穿得多,而在于护住关键部位——头部、脚部和背部。
?头部别受风:建议外出时佩戴帽子,选择柔软透气的材质,避免过紧。
?脚部要暖透: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儿童约10分钟,成人15~20分钟,老年人不超过20分钟。可加一两片生姜以助驱寒,泡后及时擦干并穿上厚袜。
?背部别着凉:孩子可穿带帽外套,老人贴身穿棉背心,上班族久坐时可搭一条薄披肩。
室内温度建议保持在18~22℃,不宜过高,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发感冒。
早睡晚起,顺应日光
《黄帝内经》提倡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全家可据此调整作息。
?孩子:保证9~10小时睡眠,如晚8:30入睡,早7点起床,有助于生长发育与免疫力提升。
?上班族:尽量晚11点前入睡,早晨可较夏季晚起15~30分钟,减少寒冷刺激。
?老人:宜待日出后起床,约早晨7~8点,可避开清晨低温,降低因体位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
【运动保健】
不同人群的“温和运动”清单
冬季运动宜“温和适度、避免大汗”,以防寒邪入侵。01全民适用:低强度运动推荐
室内运动:瑜伽、八段锦、亲子跳绳、办公室拉伸、室内慢走等,适合全家参与,老少皆宜。
室外运动:建议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进行,如散步、慢跑、公园球类游戏,注意避免迎风运动,防止刺激呼吸道。
02注意事项:避开运动“雷区”
?运动前必须热身:无论年龄,都应该进行5~10分钟的热身,如活动关节、拉伸四肢,尤其儿童与老年人更需注意。
?运动后不急于减衣:出汗后先擦干,待身体回温再减少衣物,不可立即洗冷水澡。运动后可以饮用少量温盐水补充电解质,忌饮冰水。
立冬养生,本质是顺应天时,涵养身心。在渐寒的日子里,用温和的方式守护全家健康,是为来年春生夏长积蓄力量的智慧。如有慢性疾病,请结合医生建议调整养生方案,让保健更科学、更安心。
通讯员:邓彩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