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40度、腹泻、休克、多器官衰竭……一名危重患者被紧急送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ICU,病因成谜。就在医生争分夺秒排查时,一个隐藏在患者右腰部的微小“火山口”——不起眼的黑色焦痂,揭开了这场生死危机的真相:恙虫?。?/p>
其实,这名危重患者的情况并非个例。每年夏秋季节,医院重症医学科总会接诊几位因恙虫病导致多器官衰竭、生命垂危的患者。重症医生提醒广大群众,恙虫病并非只存在于遥远山林,它可能就潜伏在你我身边的小区草坪、公园绿地和郊游路径中。
焦痂——恙虫叮咬的致命“签名”
这个扭转上述患者诊断局面的关键线索——焦痂,正是恙螨幼虫叮咬留下的致命“签名”!这种幼虫极其微小,肉眼难辨。它们尤其偏爱人体温暖、潮湿且隐蔽的部位“下口”,如腹股沟、腋窝、腰部、会阴周围等。
患者被叮咬时通常毫无痛痒之感,极易忽视。但几天后(通常4~10天),叮咬处会发生显著变化:起初可能是一个小红点或小水疱,随后中心坏死,形成一个特征性焦痂——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厘米,表面呈现黑色或黑褐色,边缘清晰且稍隆起,摸上去稍硬。这枚焦痂是恙虫病最重要的警示标志!
因此,一旦发现身上莫名出现这样的黑色痂皮,特别是近期有户外活动史的,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就医。
恙虫病,绝非普通“感冒”那么简单。
恙虫病的元凶是恙虫病东方体(一种微生物)。除了特征性的焦痂外,患者常在数天后突发以下症状:
持续高热——体温常迅速飙升至39°C~41°C,持续不退烧;
剧烈头痛、全身酸痛——感觉像重症流感;
皮疹——部分患者在高热数日后,躯干或四肢可能出现暗红色斑丘疹;
淋巴结肿大——焦痂附近的淋巴结常会肿大并有压痛。
医生提醒:若未能及时确诊和治疗,后果不堪设想。病原体大量繁殖入血,会疯狂攻击全身血管系统,导致如文章开头患者所面临的险境——顽固性休克、血小板骤降引发的广泛出血倾向、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多器官损伤,甚至直接威胁生命!
预防:远离草丛+严密防护+及时自查清洗
医生提醒,预防恙虫病的核心就在于避免被恙螨幼虫叮咬。
远离高?;肪?/strong>:夏秋季节(尤其雨后潮湿时),尽量减少在草丛、灌木丛、树林边缘、溪边等恙螨滋生地坐卧停留。若必须进入,务必做好充分防护。
进入可能有恙螨的环境时:注意穿着长袖上衣、长裤,将裤脚扎入袜子或靴筒内,减少皮肤暴露。同时在暴露的皮肤及衣物裤脚、袖口处喷洒含避蚊胺等有效成分的驱虫剂。
离开可能的高危环境后,务必尽快:
洗澡换衣:彻底洗澡,重点搓洗腋窝、腰部、腹股沟、会阴等皮肤柔软皱褶处。
仔细检查:对着镜子或请家人帮忙,全身仔细查找有无新出现的红色丘疹、水疱或焦痂,特别留意那些隐蔽部位。记住,焦痂不痛不痒,极易被忽略!
清洗衣物:换下的户外衣物及时清洗,建议用热水浸泡。
早诊早治,生死攸关!
恙虫病在早期诊断并应用特效抗生素(如多西环素)治疗,效果极好,恢复快。一旦延误,病情将急转直下,变得极其凶险。
因此请牢记:有户外活动史+突发不明原因高热=立刻就医!就医时务必主动告知医生近期详细的野外活动地点和时间,提醒医生仔细检查全身(特别是隐蔽部位)有无焦痂。
草丛中那个不起眼的小黑点,带来的可能是生死考验。掌握科学防护知识,活动后细心自查,发现可疑焦痂及早就医,是抵御恙虫病的关键。珍视健康,远离草丛中的“夺命焦痂”!
通讯员:史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