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桂林市中医医院崇信院区急诊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一名因服用自配含有草乌的中药导致严重乌头碱中毒、命悬一线的患者,在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ICU)无缝衔接、高效联动的抢救下,历经数次恶性心律失常的考验,最终转危为安。
突发险情:一副“强身健骨”自配药引发的?;?/strong>
82岁的莫爷爷早晨在家中饮用自煎自配中药后出现口唇四肢麻木、剧烈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及心悸等症状。家属察觉不妙,立即拨打120,桂林市中医医院崇信急诊科接到120电话后迅速出诊。
“120到达现场时,患者已意识模糊,心电图显示为典型的‘室性心动过速’,这是一种极其危险、随时可能恶化为室颤导致猝死的心律失常?!钡碧斐稣锏某桃绞Ω莼颊咧⒆刺逭鞑⒔岷厦魅返姆┦?,立即诊断为“急性乌头碱中毒”(乌头碱具有强烈的心脏和神经毒性,可直接兴奋心肌,导致难以控制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为凶险的中毒之一),在现场迅速做出急救处理,并立即在崇信院区急诊与重症危重病人救治微信群及医院胸痛微信群里面告知病情,医院崇信急诊科莫薇主任,重症医学科ICU董庆华主任、李绍宾副主任,胸痛中心王颖副主任医师、姜世平副主任医师在线指导抢救。
急诊鏖战:稳住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时间就是生命!急救车就是第一战场,崇信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快、急、准地在救护车上就开启了抢救流程。
第一步:生命支持与清除毒物。催吐,开通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力图最大限度减少毒物继续吸收。
第二步:对抗致命心律失常。这是抢救的核心与难点。为患者静脉推注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然而,患者的心脏如同“脱缰的野马”,心律在室速、窦律反复转换。
鉴于患者病情极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崇信急诊科立即启动了“急诊-ICU绿色通道”。
ICU接力:接过生命“接力棒”,守护生命的最后堡垒
经过绿色通道,患者被迅速转运至医院ICU。ICU董庆华主任团队早已严阵以待?!盎颊咦胧?,就像抱着一颗‘定时炸弹’?!倍魅嗡档?,“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毒素代谢干净的这段‘窗口期’内,不惜一切代价维持住他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脏功能?!?/p>
高级生命支持全面升级:患者立即被接上呼吸机,减轻心脏负荷,保证全身氧供。持续血液净化(CRRT)治疗同步上马,加速清除血液中的乌头碱。
精准化用药与严密监护:ICU护士站前,监护仪发出的每一次报警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在床旁,根据心电变化,精准微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泵入速度。
多学科协作保驾护航:心血管内科专家随时待命,随时准备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整个团队为患者制定了最周全的应急预案。
在ICU的24小时里,患者的心脏如同在风雨中飘摇的小舟,恶性心律失常被团队成功化解。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尿液中的毒素浓度逐渐下降,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终于开始减少,强度也逐渐减弱。直至10月2日早上9时20分患者转危为安,顺利拔管,生命体征正常。
专家警示:警惕“偏方”陷阱
回顾这场惊心动魄的抢救,莫薇主任再次郑重提醒:“民间常有使用乌头(草乌、川乌等)泡酒或煎煮来治疗风湿疼痛的‘偏方’,但乌头碱治疗窗极窄,用量稍有不慎即可中毒,甚至致命。所谓的‘久煎去毒’并不可靠。一旦出现口唇发麻、头晕、心悸等中毒症状,必须立即催吐并第一时间送往有抢救能力的医院就医,切勿延误!”
这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接力,不仅是医护工作者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体现,更是医院构建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畅通生命绿色通道成果的生动印证。急诊科的快速诊断与初期稳定,ICU的持续生命支持与高级救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共同托起了生命的希望。
撰稿人:莫薇